昨晚的CBA常规赛中,山西男篮与对手战至末节仍难分高下,却在最后十分钟遭遇严重崩盘,最终以97比108落败,赛后,多位篮球媒体人指出,山西队在第四节心态调整上明显出现问题,导致原本占据的主动局势被逆转。
比赛前三节,山西队凭借流畅的进攻和坚韧的防守,始终与对手保持胶着状态,尤其是第三节末段,山西队打出一波10比2的小高潮,将比分反超,带着4分领先进入最后一节,球队外援施韦德表现抢眼,不仅个人拿下26分,还送出12次助攻,张宁也贡献21分8篮板,本土球员的配合可圈可点。
进入第四节后,山西队突然“断电”,开局三分钟内连续四次失误,被对手抓住机会打出反击高潮,防守端出现沟通失误,漏人、错位频发;进攻则显得急躁,多次勉强出手,导致命中率急剧下降,对手借机打出一波16比4的攻势,一举扭转战局。
“山西队的问题不在技战术,而在心态。”资深体育评论员杨毅在赛后点评中直言,“第四节开始时,他们明显有些轻敌,以为胜券在握,当对手提升强度后,队员显得准备不足,情绪波动直接影响到了执行力。”
另一位跟队记者李楠也指出,山西队在关键时刻缺乏稳定军心的老将:“几个年轻球员一遇到紧逼就慌乱,传球草率,出手选择也不合理,这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控制节奏,但山西队似乎缺少这样一个核心。”
心态失衡带来的连锁反应清晰可见,在对手将分差扩大到10分左右时,山西队员明显表现出焦虑情绪,防守动作变形,犯规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恶化,主教练杨学增虽然连续请求暂停试图调整,但未能有效扭转队员的心理状态。
从技术统计来看,山西队第四节的失误高达8次,是对手的两倍还多;投篮命中率从前三节的48%骤降到31%;罚球也失去准星,仅有60%的命中率,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心态波动对比赛表现的影响。
本场比赛的失利对山西队的季后赛形势造成不小打击,目前他们排名联赛中游,与前后球队胜场差非常接近,每一场胜利都至关重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阶段,心态管理能力或许比技战术更为关键。
山西队本赛季已经多次出现类似问题:在比分紧咬的关键时刻,往往因为心态波动而错失好局,这暴露出球队在心理素质培养上的短板,职业运动员的心态调整能力需要系统训练和长期积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够解决的。
心理专家张琳表示:“高水平竞技中,心态因素常常起到决定性作用,球队需要日常进行心理韧性训练,比如模拟压力情境、学习情绪管理技巧等,团队需要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队员之间要能够互相提醒和稳定情绪。”
对比一些强队,如辽宁、广东等,他们在关键时刻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素质,这既与队中老将的经验有关,也与整个俱乐部的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山西队若想更上一层楼,必须在心态管理上下功夫。
从更广的视角看,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一直是个被相对忽视的领域,许多年轻球员技术出色,但一到国际大赛就发挥失常,很大程度上也是心态问题,山西队本场的遭遇,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篮球面临课题的一个缩影。
对于山西队来说,这场失利既是一个教训,也是一个契机,如果能够从这次失败中认真总结,加强心态调整能力的训练,未来在关键比赛中或许能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常规赛还有十余轮,山西队仍有时间调整和改进。
明天的训练场上,山西队员们的表情注定凝重,但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能从失败中学习成长,唯有克服心态这一关,山西男篮才能真正蜕变成一支具有竞争力的强队。
这场令人惋惜的失利,或许会成为山西队成长路上宝贵的一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