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脚步在剑道上快速移动的摩擦声、孩子们偶尔发出的呐喊与教练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力,场边,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正静静地观察着,他的目光追随着那些小小的、身着白色击剑服的身影,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享受这项运动最本真的快乐,是我们目前最欣慰的事。”在接受专访时,王钰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他的核心观点,在过去一段特殊时期,全球体育赛事和日常训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青少年体育教育更是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如何让孩子们重新点燃对击剑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健康的成长,成为了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思考的重点。
重返剑道:超越胜负的快乐教育
击剑,这项源于欧洲贵族决斗的传统运动,在中国日益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它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智慧、礼仪与意志力的综合体现,王钰敏锐地观察到,在后疫情时代,部分回归训练的孩子表现出一种“生疏感”和“焦虑感”,有些过于看重输赢,有些则对高强度训练产生了些许畏惧。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卸下包袱,重新发现击剑的趣味性,而不仅仅是胜负。”王钰强调,“击剑的赛场很小,但带给人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它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下约束自己,如何尊重对手,如何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决策,如何优雅地面对胜利与失败,这些品质,远比一块奖牌来得重要。”
为此,北京市击剑协会近期牵头组织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击剑爱好者的活动,如“击剑趣味挑战赛”、“奥运冠军面对面”以及面向初学者的“击剑体验开放日”,这些活动弱化了竞技排名的压力,更注重参与感、体验感和团队协作,在趣味挑战赛中,设置了诸如“精准刺靶”、“步伐接力”等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巩固了技术;在与偶像的互动中,他们汲取了榜样的力量;在开放日里,许多零基础的孩子第一次拿起剑,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
王钰的击剑情怀与教育理念
作为协会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击剑运动推广者,王钰本人的经历就是一部与击剑结缘的故事,他自幼与体育结缘,最终在击剑这项充满智慧与美感的运动中找到了归宿,从一名运动员到一名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让他对击剑的理解更为深刻。
“我常常告诉教练和家长,我们培养的不是冰冷的得分机器,而是一个个通过击剑变得更好的人。”王钰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当孩子站在剑道上,他需要独立判断、果断出击,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个过程,是自信心建立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绝佳途径。”
他特别提到了“享受”二字。“享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科学训练和积极引导下,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这项运动,当他们因为一个漂亮的进攻而欢呼,因为理解了战术意图而眼睛发亮,那种快乐是纯粹的,是驱动他们持续前进的内在动力。”
协会行动:营造健康的击剑生态
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北京市击剑协会在多方面进行了努力。
是优化教练员培训体系,王钰指出,教练是孩子接触击剑的第一引路人,其教学方法和理念至关重要,协会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不仅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加强调教育心理学和与青少年沟通的技巧,引导教练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营造鼓励式、启发式的教学氛围。
推动击剑运动在校园和社区的普及,协会与北京市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击剑社团和课外活动,将专业的击剑器材和课程送入校园,降低了参与门槛。“我们希望击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贵族运动’,而是每个感兴趣的孩子都有机会尝试的体育项目。”王钰说,在社区体育活动中,也增加了击剑体验环节,让运动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
第三,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除了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协会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青少年赛事平台,确保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有的孩子可能目标是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更多的孩子是为了锻炼身体、培养兴趣,我们的赛事体系要能包容所有这些需求,让每个参与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孩子们的改变:快乐是最好的老师

在俱乐部的训练场上,10岁的李沐阳刚刚结束一场练习赛,虽然输了,但他依然兴奋地和队友讨论着刚才的战术。“好久没比得这么痛快了!”他擦着汗说,“王老师告诉我们,打得好玩比打赢更重要,我现在更敢做动作了,觉得击剑特别酷!”
像李沐阳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许多家长也反馈,经过这段特殊时期后,孩子重新回到剑馆,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恢复,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坚韧,一位姓张的家长表示:“我们送孩子来练击剑,最初是想让他锻炼身体、改善体态,现在发现,他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更自信、更懂礼貌了,看到他每次训练完虽然累但很开心,我们就觉得值了,感谢协会和王秘书长他们组织的这些活动,让孩子真正爱上了击剑。”
展望未来:让快乐击剑的种子播撒更广
谈及未来,王钰充满了期待,他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以“推广击剑文化,服务广大爱好者,培养后备人才”为己任,重点之一就是深化青少年击剑的快乐教育理念。
“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更多寓教于乐的击剑教学产品,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也会加强与教育部门、社会力量的合作,让击剑走进更多学校和家庭。”王钰描绘着蓝图,“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快乐击剑’能够成为北京青少年体育的一张名片,让每一个拿起剑的孩子,都能在攻防之间感受到运动的激情与思维的乐趣,都能在剑道上收获健康、友谊和成长。”
窗外,华灯初上,训练馆内的孩子们仍在不知疲倦地重复着基本动作,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下一次交锋的渴望,王钰最后说道:“剑道虽短,人生很长,愿这段与击剑相伴的旅程,能成为他们童年记忆中一抹亮丽的色彩,一份纯粹的快乐源泉,这是我们所有击剑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