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时候看到这张图能不笑啊!”青岛男篮新星杨瀚森指着手机屏幕上一张NBA比赛照片笑着说道,照片中,NBA球员在激烈对抗后相互搀扶起身,这一瞬间被捕捉下来,成为他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这位中国篮球希望之星分享了对NBA与CBA联赛文化差异的独特观察。
事情源于上周日青岛队训练结束后,杨瀚森在休息室里与队友分享的一组NBA比赛截图,其中一张特别引人注目:金州勇士队球员追梦格林在激烈卡位中不慎摔倒,对手立即伸手将他拉起,两人还互相拍了拍肩膀。
“这个画面让我很受触动,”杨瀚森回忆道,“在那种分秒必争的季后赛时刻,对手之间能够保持这样的尊重和体育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18岁的杨瀚森虽然年轻,但对篮球比赛的理解却超出年龄,作为中国男篮新生代内线代表,他经常研究NBA比赛录像,不仅学习技战术,更关注赛场细节和球员互动。
数据显示,NBA本赛季平均每场技术犯规次数为2.3次,而CBA同期数据为4.1次,在球员冲突方面,NBA每百场比赛发生明显冲突的次数为3.8次,CBA则达到7.2次,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两个联赛在赛场文化上的差异。
“不是说CBA不好,我们的联赛越来越精彩,”杨瀚森谨慎地选择措辞,“但NBA球员在场上更加懂得控制情绪,他们知道如何将竞争精神与体育风度结合起来。”
他举例说明:“比如对裁判判罚的反应,NBA球员也会争辩,但通常很快接受判决继续比赛,我们有些时候纠缠时间太长,影响比赛节奏和自身心态。”
杨瀚森特别注意到NBA球员的一些细小习惯:每次死球时,球员会顺手将球递给裁判;有球员摔倒,无论队友还是对手都会伸手拉一把;即使是最激烈的篮下对抗,结束后也会互相致意。
“这些细节体现了对比赛、对对手的尊重,”他说,“我在CBA也会尽量这样做,比如每节比赛结束后都会与对手击掌致意。”
青岛队主帅刘维伟对弟子的观察表示赞赏:“杨瀚森是个善于学习的球员,他注意到的这些细节确实很重要,篮球不仅是身体和技术的较量,也是精神和风度的展示。”
前中国男篮主力球员、现CBA评论员张庆鹏认为,赛场文化的培养需要从青少年训练抓起。“很多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在美国篮球体系中,青少年教练非常强调对裁判、对手的尊重,这些理念深深植入球员心中。”
对比中美青少年篮球训练,张庆鹏指出:“我们的年轻球员往往更注重得分、篮板这些技术统计,而忽视了比赛态度和体育精神的培养,这是整个体系需要改进的地方。”
杨瀚森对此深有体会:“我记得在美国参加篮球夏令营时,教练第一堂课讲的不是技术动作,而是如何正确对待队友和对手,那次经历对我影响很大。”
值得欣慰的是,CBA联赛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本赛季CBA公司推出了“赛场文明行动计划”,加强对球员行为的引导和规范,联盟还设立了“体育道德风尚奖”,鼓励球员展现良好的赛场风度。
一些外援也带来了NBA的赛场文化,山西队外援贾斯汀·帕顿表示:“我试着帮助年轻球员理解,真正的强硬不是冲突和争吵,而是在保持尊重的同时全力以赴地竞争。”
球迷们对杨瀚森的观点大多表示支持,来自上海的篮球迷王先生说:“作为看了20年CBA的老球迷,我确实希望我们的联赛不仅能提高技战术水平,也能提升赛场文化,球员之间的尊重不会减少比赛的精彩程度,反而会让比赛更加纯粹。”
不过也有不同声音,广东宏远球迷李女士认为:“两个联赛文化背景不同,简单比较不一定公平,CBA有自已的特点,激烈的情感表达也是比赛魅力的一部分。”
篮球评论员徐济成指出:“联赛的成熟不仅体现在球员技术和比赛组织上,也体现在赛场文化的建设上,NBA经过几十年发展才形成现在的赛场文化,CBA也需要时间和持续努力。”
对于杨瀚森这样的年轻球员来说,这些观察和思考代表着中国篮球新生代的全新视角。“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提高球技,也能为联赛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杨瀚森说,“每次我拉起倒地的对手,或者主动向裁判致意时,都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那张让他忍不住发笑的照片,现在已经成为杨瀚森手机屏保,每次看到,都会提醒他篮球不仅是胜负的游戏,更是尊重与风度的展示,或许不久的将来,CBA赛场上会有更多这样令人会心一笑的瞬间。
评论